欢迎访问九游会真人(J9 Nine Game)官网。近期,我司对生产线进行了升级改造,产品品质和产能都有大幅提升。九游会将以更优质的氧化钙、氢氧化钙等石灰产品,全力服务广大新老客户。

九游会真人(J9·Nine Game)官网-官方认证平台

中国石灰产品生产专家

为客户提供优质氧化钙、氢氧化钙等产品

石灰产品咨询热线

138-9203130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资讯

巴中加速推进重点产业链发展系列报道(一)

文章出处:网络 人气:发表时间:2025-03-22 07:20

  2024年,我市坚持重抓产业大抓工业,优选发展“5+2+3”产业体系、深耕19条细分赛道,产业选择更加细分、落子更加精准,努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以“产业之进”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今年,全市发展产业将牢固树立“圈”“链”思维,坚持融圈建链的思路打法,加快攻坚推进,把发展根基做实。

  2024年12月31日,全市重点产业链“链长”围绕“构建‘5+2+3’现代化产业体系,推进9个产业生态圈、19条重点产业链发展”作主题发言。本报将分三期作专题报道,敬请关注。

  工业挑大梁。立足巴中实际、坚持“圈”“链”思维,在“先进电池材料、精细化工、矿物功能材料、电子元器件(新型显示)”4个重点产业链的融圈建链攻坚之路上,全市上下正以“一锤接着一锤敲”的韧劲砥砺工业发展“赶考路”。

  “我是通江人,20年前走出家乡创业,20年后回到家乡创业,我看到巴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现在我也想帮助家乡人民富起来。”四川佰思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皎,清华大学博士,曾先后在比亚迪和东方电气集团从事电池材料研究,后到成都高新区自主创业。2023年,他选择回到家乡投资。

  目前,佰思格公司在巴中经开区2万吨钠电硬碳负极材料项目正在加快建设,首条生产线将在春节前后点火投产,其负极材料产品总体质量已经做到全国行业领先,目前国内80%的钠电电芯企业都与其有订单合作。

  去年,按照省政府建圈强链和市委“8个清”的要求,市委、市政府安排成立钠电产业推进专班,总结提炼巴中发展钠电产业“8个一”工作机制,由此加快建设钠电产业集群,把巴中打造成中国西部重要钠电产业基地。

  油气,被称为“工业血液”,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。油气资源也是巴中的潜力资源。

  构建精细化工重点产业链,油气攻坚大会战迫在眉睫——要致力建设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、川东北能源化工生产基地,加快构建1000亿级能源化工产业集群。

  一方面要通过加快园区建设,争取早日通过省政府对化工园区申报的验收审定。理顺园区管理体制,做到“4个一体化”,即实行规划编制、入园审核、安全管理、利益分享一体化,做到实管、真管、严管。

  另一方面,更要依托本地油气资源,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,前瞻布局聚丙烯、BDO装置、碳纤维、聚羧酸减水剂等项目,紧盯天然气化工头部及上下游企业,加快签约一批优质项目。

  目前,巴中矿物功能材料主要集中在碳酸钙和霞石两个大单品上。以此作为发展优势,矿物功能材料重点产业链发展底蕴更加深厚、发展动能更加充沛。

  为助推碳酸钙材料产业发展,可依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、国家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等技术资源,加快优质石灰石的勘探开发,发展超细立磨、新型鼓泡碳化等关键核心技术,打造超微细重质碳酸钙、纳米轻质碳酸钙、活性氧化钙、改性功能涂料等标志性产品,推动巴中碳酸钙产品融入周边市州和成渝西地区食品医药、绿色建材、可降解塑料、高强PVC管等产业链,加快建设中国西部轻钙之都。

  霞石材料产业方面,支持新兴矿业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等国内非金属科研院所合作,深度研发特色化、功能化玻璃陶瓷等霞石下游产品,拓展霞石在高端装饰、电子信息、环保化工等领域应用场景,推动霞石产品融入成渝地区绿色建材等产业链,加快建设中国霞石之都。

  政策机遇已来。去年7月,省政府办出台《关于建立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的通知》,确定15条重点产业链协同联动发展,其中明确巴中作为全省新型显示重点产业链协同发展地。

  小切口、大纵深。我市引导各县(区)进一步聚焦新型显示、LED光电细分赛道,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,全市已集聚新型显示企业21家、LED光电企业12家。

  接下来,市链办将牵头谋划编制全市新型显示、LED光电产业规划,制定支持政策,力争在2025年一季度完成;瞄准深圳、广州、合肥、上海、成都、重庆等国内新型显示产业重点城市,以及东莞、台州、厦门、抚州国内LED光电产业重点城市,聚焦集群化招引,加快打造在中国西部具有竞争力的巴中新型显示、LED光电产业集群。

  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,巴中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红色基因的热土。境内现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4个、红色博物馆纪念馆13个、全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5个、全国红色经典线条、全省红色旅游精品线条。

  巴中的红色文化资源数量多、分布广,不少游客在红色主题街区寻景寻味,在红色山村望山观水,走进军史场馆触摸历史……近年来,大量游客来到巴中,探访革命旧址、倾听红色故事,红色旅游热度持续攀升。

  如何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文旅?巴中给出答案是:主动融圈、系统建链、做实支撑、深度融合。

  在主动融圈方面,我市将加强与浙沪、大别山、川陕渝、陕甘宁等12个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共融共建,在党史研究、政策争取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、产业协作配套等方面加强区域合作。同时深度融入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,共同提升打响“长征丰碑、川陕苏区、伟人故里”等红色文旅品牌。积极参与全省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强链,不断提升协作配套的显示度、辨识度,提高在整个产业链的话语权、影响力。

  在系统建链方面,我市将红色文旅产业链的上、中、下游分别定位为开发端、产品端、市场端“三端”统筹要素配置,拓宽产业面,拉长产业链,推动红色文旅从“强资源”到“强品牌”、从“强参观”到“强体验”、从“强景区”到“强目的地”的转变,形成巴中红色文旅特有的感召力、吸引力、竞争力、品牌力,推动线上流量“出圈”、线下持续“变现”,真正把“流量”变为“留量”。

  习指出,“红色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、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,保护是首要任务”。

  在做实支撑方面,我市将统筹保护与开发、动态优化运用产业图谱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、突出重点项目带动、强化科技创新赋能。

  我市将依托大巴山干部学院,整合全市红色纪念馆、景区、遗址遗迹等资源,建立与市内外学校、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及武警部队、城乡社区的联动合作机制,把红色故事讲活,把红色资源盘活,着力建设享誉全国的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同时大力加强红色文旅人才培育引进,持续举办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、研学旅游指导师大赛等活动,全面提升巴中红色文旅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准。

  推动红色文旅与其他业态融合发展,既符合文旅市场基本规律,也是红色文旅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。

  在深度融合方面,我市将坚持“红色引领、凸显特色”发展思路,一盘棋谋划、一体化推进农商文旅体康融合发展,形成遥相呼应、相得益彰、相互赋能良好格局。

  近年来,巴中深耕红色沃土,积极探索红色旅游发展新路,通过活动带动、产品创新,多措并举让游客在游览中感悟红色力量、传承红色精神,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市场不断焕发新活力。

  2024年12月24日,位于南江县桥亭镇的年产200万吨健康功能饮料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,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5亿元,现场掌声经久不息。

  我市是农业大市,农产品特色优质。全市已建成国家现代农业园区1个、省级园区8个,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、省级龙头企业43家,建成南江黄羊、青峪猪等特色畜禽原种场、扩繁场15个,2023年全市肉牛饲养量位列全省农区市(州)第2位、肉羊饲养量位列全省市(州)第6位,2023年全市生猪、禽类出栏分别达到351.6万头、1193.7万只,食用菌鲜品产量9.8万吨,其中段木银耳产量位居全国第一。全市农业已初步构建起“初级产品+精深加工+品牌销售”的一体化、全产业链条。

  如何让现代农业产业提质增效?我市在深度研判分析巴中优势和未来前景的基础上,科学提出以“高端肉制品、生物育种、特色食用菌”三个产业“小切口”融圈建链,引领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转型、高质量发展。

  恩阳区柳林镇的西部高端肉制品加工园区项目是全省重点项目。该项目由生猪屠宰和肉制品深加工两部分组成,总投资15亿元,将打造川东北首个高端肉制品加工基地,并辐射带动川东北地区生猪产业强链补链、转型升级。公司年屠宰量可达100万头、分割产能70万头,可实现年产值11.26亿元。而生猪主要来源于川东北地区,屠宰好的猪肉,每日凌晨发往川东北部分城市及浙江、上海等地。

  三个产业链中,高端肉制品产业最具基础、最有潜力、最可能率先突破。在高端肉制品产业链,当前,我市正坚持抓前端畜禽养殖,做大规模体量;抓中端精深加工,实现延链增值;抓后端营销推广,拓展终端市场,“产、加、销”并重,同时持续在市场定位上、品牌打造上、目标区域上和物流运输上发力,持续推动高端肉制品产业扩规模、延链条、增效益。初步测算,到2027年高端肉制品产业综合产值超250亿元,其中工业总产值达80亿元。

  种子是农业“芯片”。在生物育种产业链相关负责人看来,生物育种在三个产业链中居于先导地位。巴中种质资源虽好,但生物育种长期分散用力,导致育种能力不强、成果运用不足,亟需聚焦重点突破、提升科创能力、扩面推广运用,力争到2027年生物育种产值达到20亿元,争当“全省现代种业排头兵”,将巴中打造成秦巴地区特色种业创新发展高地。

  通江银耳是我市特色食用菌产业的核心单品。据统计,截至目前,全市发展通江银耳重点乡镇20余个,专业村37个,集中连片示范基地75个,建设原生态核心种植基地4000余亩,建成标准化木屑银耳生产及精深加工厂房12万平方米。成功培育裕德源、漫山红等从事通江银耳生产、加工的新型经营主体35家,引进未来生物、福建好彩头、祥云生物科技等8家头部企业。

  就如何突破发展特色食用菌产业链,我市将通过上量提质、加工增效、营销推广等举措,整合资源、集成力量,坚定“段木银耳强品牌、木屑银耳深加工”发展定位,重点推动通江银耳上量提质、加工增效、营销推广,力争2027年通江银耳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,把巴中建成中国高端银耳产业高地。J9九游会登录入口J9九游会登录入口

同类文章排行

最新资讯文章